先优人物
扎 根 一 线 冲 锋 在 前
——中牧股份2019年度“生产模范奖”获得者兰州厂张常恩
管线阀门方向如何设置?线槽如何合理布局?合同要求、工艺需求、现场操作空间三者如何匹配?……“不到现场很多细节问题根本想象不到”“必须抓紧学习、不断学习,自己先摸透、弄明白。”
2019年8月到11月,三个半月115天,张常恩驻守在安徽设备厂家,负责督导兰州厂生产区整体搬迁项目所需设备的制造和验证工作。南方的饮食和湿热的天气对于土生土长的北方汉子来说真的有些不适应。没有双休日,白天正常工作9个小时;晚上,或在现场加班,或在房间记录一天的工作、问题,或同兰州厂工艺组负责人电话、微信交流探讨解决工艺难题,或研究图纸和思考比对现场细节……如此紧张的工作节奏对张常恩亦是一种考验和历练。
为了搞好项目工作,张常恩跨专业学习了口蹄疫生产厂房工艺流程图布局和CAD绘图、URS编写、3D效果图的绘制、操作空间设计等知识。驻厂期间,他每天坚持认真记录设备制造现场的点点滴滴,比对加工现场与工艺流程图、URS要求、3D效果图,提出合理化方案。材质确认、罐体加工、管道焊接、无菌验证……他专注于每个细节的技术与质量。在关注质量的同时他力求高效,同现场技术人员及时沟通,能在现场一次性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到返工时解决,能在今天解决的绝不拖到明天,全程未发生返工现象,大大提高了加工进度,为驻厂期间的无菌验证和工厂验收测试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以后的新厂房建设和SAT测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历时三个多月,张常恩圆满完成了驻厂任务,推动所在设备厂家成为工作进度最快、管道和罐体质量相比最好的一家,同时他也是兰州厂派往外地驻厂时间最长的一名员工。
在兰州厂最大的口蹄疫疫苗生产车间——八车间,张常恩曾担任15年班长。口蹄疫转瓶生产工艺时代,他在车间主任的指导下,带领接收毒班组成员成功改进了接毒工艺的细节控制和收毒工艺的过程控制,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毒液污染率,提升了毒液品质,节约了能耗。1999年兰州厂成立种毒筛选攻关研发小组,他作为小组成员,为种毒筛选攻关研发设计方案、制定计划,为短时间成功筛选出适用于疫苗制造的基础种毒、生产种毒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悬浮工艺时代,张常恩和同事们成功建立了兰州厂独具特色的悬浮培养工艺,使146S含量得到大幅提升,并通过对灭菌柜和生产灭菌工艺的深入研究,不断优化工艺产能结构,既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又为企业节能降耗。
接收毒班10年班长,精洗灭菌班5年班长,他是兰州厂最大的口蹄疫疫苗生产车间——八车间的“老班长”;他是口蹄疫疫苗生产车间最重要岗位之一——悬浮细胞班连续5年的质量监控员;他是兰州厂人数最多的支部——八车间党支部的组织委员;他因经验丰富、能书会写,被八车间的同事们称为“师爷”。从大学毕业进厂以来,寒暑23载,张常恩踏实敬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冲锋在前,将青春与热血挥洒在生产一线,在兰州厂口蹄疫疫苗生产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